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网络普及率达到75.6%。信息时代下,大学生网民依旧是我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高校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着力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外校内”三圆网络育人体系。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贯穿教育过程。正常开学期间,各二级学院党团总支召开“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线下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大局观念,结合学生工作中发生的真实网络诈骗案例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警惕、预防未然。寒暑假期间,以线上教育为主,如每年假期开展“寻味家乡新年”系列主题活动,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线,围绕腊八节、小年、立春、除夕、春节、元宵等六个节日依次展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班会打通时间局限,让网络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就学始终,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文明精神。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顺畅教育渠道。用好课堂主阵地,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以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为基础、以网络实际案例为教学素材,通过创设情境、模拟辩论等方式培养大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厘清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临时性问题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的区别,客观公正地对负面事件发表意见,冷静审慎地对待网络舆论。课外开展各种活动,如“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学习雷锋 做文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资助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等,结合网络经典案例,加强日常道德规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他们在网络生活中追求“真善美”,学会文明上网、文明发言,理智地表达自身观点和情感。
三、“校外校内”相结合,打通教育空间。学校每年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在校园搭建网络安全宣传背景墙、宣传展板、道旗、签名墙、LED屏等方式,营造网络安全宣传环境,组织观看网络安全宣传视频、组织师生积极观看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河南省校园日活动启动仪式直播、组织14000人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答题和鹤壁市网络安全知识竞答等活动,发放相关网络安全宣传材料。融合校外教育资源,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鹤壁市委网信办和学校共同承办了第三届“鹤城杯”河南·鹤壁CTF网络安全挑战赛、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鹤壁市活动启动仪式和鹤壁市网络文明大会等系列活动,被中国日报中文网、鹤壁新闻网、鹤壁融媒等多家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承办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鹤壁市活动开幕式暨鹤壁市网络文明大会、2022年河南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人员(ECSP)培训班,借校外资源有效提高师生数字素养和网络安全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