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我校领导、师生密切关注大会盛况,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聆听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自身工作,开展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学校党委书记 蔡太生
2025年全国两会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上召开,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振奋人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学校党委将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和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对标对表、扛稳政治责任,主动站位全局、勇于担当作为。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鹤壁市委重要部署,紧紧围绕我省“7+28+N”产业链群和鹤壁市“3+3”产业链群,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学校的适应性和支撑度。2025年,学校将以推动教育教研、科技开发、服务地方、创业就业、后勤保障等全面“提质”,人才培养质量、成果转化、社会影响、服务学生、办学效果等持续“增效”为基本路径,深入实施“1255”提质增效工程,打造学校高质量发展“升级版”,锚定省委“四高四争先”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 杨志波
今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对于“十四五”圆满收官,科学谋划“十五五”关系重大,意义非凡。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主题鲜明、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振奋人心,为高校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院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25年,我将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团结带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要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提质增效为工作主基调,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核心导向,实施“1255”提质增效工程,持续抓好“五金”建设,积极融入省市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鹤职院力量。
学校党委副书记 赵勇
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时刻胜利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一要做好学习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深刻领会报告精神,领会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领会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和政府工作任务等,把握国家的发展大局、大势,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二要加强党建引领。进一步着力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全方位推进学校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抓党建引领、谋未来发展、保安全稳定、走改革新路的制度和机制,凝心聚力办好更为适合、更加优质、更具特色、更有情怀的教育。三要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要紧抓人工智能带来的时代变革,探索将人工智能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同向发力,努力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鹤职的智慧和力量。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王晓庆
春风拂柳燕归来,两会盛开启新篇。2025年全国两会盛大召开,传递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坚强信心和强大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逐步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迈进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深切期待。
作为一名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我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积极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一是学习宣传好全国两会精神,组织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看开幕会,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学习两会精神;运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校领导班子和各二级学院、各处室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交流活动;积极宣传报道,通过学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积极宣传会议精神;在师生中开展热议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入领会两会精神。二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持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大思政工作格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三是持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阐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激发立德树人正能量,鼓足提质增效干劲,用心用情讲好鹤院故事,努力绘就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食品与化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王跃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装备是“新质生产力”增长的重点工作之一,而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今年初更是在各领域引爆热议,并且已被诸多系统实现接入和应用。新的变革、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势必也会对未来的教育方针、人才培养带来“风向标”式的指引。作为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刻感受到:AI技术正在加速重构产业生态,唯有主动变革,才能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党建引领方面,我们要把准AI赋能教育改革“方向舵”,坚持融合创新,在“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中嵌入AI元素;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靶向突破,打造AI驱动专业升级“强引擎”,重塑培养目标,将新增“智能检测工程师”等职业方向,将“AI工具应用能力”写入培养规格;在育人生态重构方面,构建AI深度融通“育人场”,我们要实施“AI教学能力提升攻坚”,推进师资能力跃迁,推动学生学习范式变革。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需要强化“人类教师不可替代性”认知重构,防止出现“AI万能论”倾向,降低技术依赖风险。
站在人工智能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继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指引,培养更多既懂分子式、更懂算法的复合型人才,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新篇章贡献高校智慧!
后勤保障处 郭洪洋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政府工作报告以及诸多教育热点话题引发广泛关注。身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保障监管处的工作人员,我对其中涉及的民生保障、教育服务等方面内容尤为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紧密相关。高校后勤肩负着为师生提供优质生活保障服务的重任,从饮食供应到住宿条件改善,从校园环境维护到设施设备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师生的切身利益。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涉及高等教育的后勤服务优化,必将推动高校后勤管理进一步提升。例如,在校园食品安全方面,代表委员可能关注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管、食堂菜品的丰富与营养搭配等。
后勤保障监管处一直严格把控食材采购源头,加强食堂卫生监督检查,不断优化菜品结构。未来,我们将根据两会的新要求、新方向,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引入更先进的食材追溯技术,确保师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在校园设施建设与维护上,也会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节能减排,打造更绿色、更智能的校园后勤服务。我相信,随着两会精神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深入贯彻,我们定能为师生创造更优质、更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助力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
宣传部 郭歌
两会春风吹拂职教园地,"产教融合""技能中国"的强音在耳畔回响。2025年两会的召开,强调了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宣传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赋予我的使命——用宣传之光照亮技能成才之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应当发挥专业所长,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弘扬工匠精神”的号召,用新媒体矩阵传播“技能改变人生”的鲜活故事,激励同学们不断锤炼自身本领,明确自身发展规划,朝着“大国工匠”目标迈进。此外,在日常授课中,我也应当主动将思政融入课堂,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的一年,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贡献职教力量!
交通服务与管理学院学生 赵东林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这包括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习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是适应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将积极参与学校、企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汽修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中,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与艺术学院学生 刘素英
今年两会上提到,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相关学生,我十分关注两会中教育与科技相关议题。两会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我们的学习成长紧密相连。在日常学习中,我深切感受到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我们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了解并掌握新的授课技能,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我定会努力学习,为将来投身教育领域,助力国家发展而拼搏向上。